對于觸控技術的未來發(fā)展而言,即便電阻式觸控5年內仍占有市場超過5成市占,但電容式感應觸控技術擁有更高的感測效果與耐用特性,將逐步侵蝕電阻式感測的市場,甚至有超越的跡象,而在電容式感測技術市場不斷擴增。
電容式觸控屏利用人體的電流感應進行工作。當手指觸摸在金屬層上時,人體電場、用戶和觸控屏表面形成耦合電容,對于高頻電流來說,電容是直接導體,于是手指從接觸點吸走一個很小的電流。
電容觸摸一直都被廣泛地應用于筆記本電腦的觸摸板上,蘋果的新產品Magic TrackPad,無疑就是一塊“升級擴大版”的電容觸摸板。而自iPhone將電容屏帶入手機之后,這種堅固耐用、操控方便的觸摸屏漸漸開始成為主流。技術上完美支持多點觸控是電容觸摸相對于電阻觸摸最大的優(yōu)勢,它的原理是生物電場與屏幕表面接觸時形成一個耦合電容——回憶一下,那是一條高中時代就教過的定理。所以,讓它工作的前提是——接觸它的必須是有機物:手指、鼻子、火腿腸……而指甲或是圓珠筆這類的物體是無法操控它的。這樣一來,電容屏會減少很多誤觸的機會,觸控也更靈敏,無須用力,只需輕輕接觸就可以完成操作——我們所使用的大多數電容屏表面都覆了一層保護玻璃,令其更堅固耐用——其實搭載電容屏的手機并不需要貼膜來保護。而分辨電容屏和電阻屏也成為了很簡單的事——用指甲試一試就知道。
在面板、ITO技術、控制器等多方條件不斷提升、改善,成本也可因此壓低,取代電阻式觸控感測的機會相當大。
但電容式觸控仍有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!LCD本身非??拷熷a氧化物模板,新的技術甚至直接將兩者做在同1個真空堆棧,形成整個面板模塊。
而為了達到觸點偵測功效,銦錫氧化物模板不斷地掃描像素,會造成持續(xù)散發(fā)干擾范圍達20khz的干擾訊號。
常見整合制作的實例中,都會在LCD與銦錫氧化物模板間增加屏蔽層設計,這代表著這類整合實例多半至少要有3層式設計(2層分別為x軸、y軸感應,1層為屏蔽層),造成成本提升是無可避免的結果,甚至也會影響電容感測原本的高透明度優(yōu)勢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電容式感應技術已有廠商開發(fā)出不用屏蔽層的單層銦錫氧化物模板整合結構,使用單層銦錫氧化物(ITO)能大量降低成本,也不會影響面板透明度,讓整合觸控技術的面板堆棧厚度更薄,甚至也有降低背光光亮的特性,單層結構對于量產成本、產品良率、應用條件各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好處。
除了零組件層面問題外,在應用層面的另1個熱門重點,就在于電容式觸控的多點觸控應用。
由iPhone引發(fā)熱潮的應用技術,但為了達到多點觸控要求,對于銦錫氧化物的ITO層設計也必須進行調整。
表面電容式感應由于使用同質感應層,屏幕上的所有觸點信號混合在1個較大信號中,同質層已損壞太多信號,因此無法回報多點觸點信息,即便是單端變異也不能區(qū)隔2個觸點上的差異,更無法進行個別觸點追蹤。
但2層式投射式電容觸控技術,就可以分辨1個以上的接觸點,當觸點在屏幕上移動時,也能進行獨立觸點追蹤,第3個感應層可以處理模糊不清的觸點狀態(tài),但相對制作成本就會因此增加。
- 專注自助終端設備一站式定制服務
全國客服熱線
400-005-1153